隨著校園內流感確診個案逐漸增加,且春節將至,返鄉人潮「南往北來」,流感疫情可能隨著感染者的流動而擴散至全臺;提供有關衛生教育宣導及流感疫苗施打的相關資訊,請大家務必留意。
【簡介】
流感(Influenza)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病毒性呼吸道疾病,潛伏期約為1至4天。流感主要透過飛沫或接觸病人分泌物傳播,所有年齡層皆可感染。臨床症狀包括發燒、咳嗽、頭痛、肌肉痠痛、疲倦、流鼻水及喉嚨痛等。
【傳染途徑】
飛沫傳染:感染者咳嗽或打噴嚏時所產生的飛沫,特別在密閉空間內,更容易傳染他人。
接觸傳染:接觸到被病毒污染的物品(如口水或鼻涕),再觸碰口、鼻、眼部,可能導致感染。
【流行高峰期】
流感通常於秋冬季較為盛行,臺灣的流感高峰期多集中在每年12月到次年3月,因此在此期間,應特別加強防疫措施。
【高危險族群】
包括65歲以上長者、嬰幼兒、孕婦、免疫力低下者,以及患有氣喘、糖尿病、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者。
【流感疫苗的重要性】
接種流感疫苗是預防流感最有效的方式,能顯著降低感染及重症的風險。對18歲以上成人,流感疫苗的重症保護力可達82%。
【衛生教育與感染管制措施】
1.注重保健:均衡飲食、適度運動,提升免疫力。
2.個人衛生習慣:勤洗手,保持呼吸道衛生並遵守咳嗽禮節,避免擁擠場所,保持社交距離。
3.自主健康管理:若出現呼吸道症狀,應佩戴口罩並避免上班或上課;如發燒、咳嗽等症狀,請及早就醫。
4.儘早接種疫苗:高危險族群及高傳播族群應優先接種。
5.感染者管理:
-
發病者應佩戴口罩,遵照醫囑休息,並遵守「生病不上課、不上班」的原則。
-
在未使用退燒藥物下,至少需在退燒後24小時再返回上課或上班,以降低傳播風險。
-
如出現呼吸困難、急促呼吸、發紺(缺氧、嘴唇發紫或變藍)、血痰、胸痛、意識改變、低血壓或高燒持續72小時等危險徵兆,應儘速就醫。
-
部分流感患者可能在發病後1至2週內出現嚴重併發症,包括肺炎、腦炎、心肌炎及其他繼發性感染或神經症狀,甚至可致死亡,切勿忽視。
【環境清潔】
使用稀釋漂白水定期清潔消毒常接觸的物品,如鍵盤、辦公桌椅、窗把手、門把,及公共區域的電梯、飲水機按鈕、樓梯扶手等高頻接觸處。
【校園疫苗接種場次】
-
日期:114年1月8日(星期三)
-
時間:上午10:00
-
地點:國際會議廳 AC122
-